|
|
|
丙型肝炎常识 |
|
什么是丙肝,丙型肝炎由HCV感染所致,HCV是1989年由美国Choo等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,从100万克隆中仅找到一个阳性克隆,由此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,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/体液传播,占输血后肝炎70%。HCV携带者在我国较HBV携带者为少,在健康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.7%-3.1%。 |
|
丙肝的临床表现特征 |
|
1.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,短则几个月,长则达十余年之久。 |
2.丙肝较乙肝为轻,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,转氨酶峰值较低,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。 |
3.丙肝常见单项转氨酶(ALT)升高,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。 |
4.短潜伏期丙肝,病情较重,症状突出,常有黄疸,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。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,易发展成慢性。 |
|
如何预防丙型肝炎 |
|
1.严格管理献血员,合格献血员应就地无偿献血,严防冒名顶替和不合格献血人员混入献血队伍。 |
2.严格把住献血员筛查关,认真进行抗-HCV和转氨酶(ALT)检测,禁止使用抗-HCV阳性ALT异常的血液。必要时可加测HCV RNA,以查出HCV抗体产生之前的丙肝病毒携带者。 |
3.器官、组织移植和精子等的提供者应视同献血员进行严格检测。 |
4.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。血液制品的生产单位应严格筛查原料血浆,加进灭活病毒的生产工艺,做好半成品和成品检定,供应安全血液制品。同时,防疫部门应健全和加强对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督机制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 |
5.严格掌握临床用血的适应症,推广自身输血、择期手术者术前储血和成分输血。临床用前应加强核查和复测工作。对用血量多的重大手术,临床用血前除复测抗-HC测HCV RNA。 |
6.防止医院内的医源性传播,全方位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工作,特别是介入性挂号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,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医源性交叉感染。能用一次性器械的尽量采用一次性器械和用品。 |
7.加强HCV母婴传播的预防,对于抗-HCV(或HCV RNA)阳性的产妇,产房所用器械应单独使用,严格消毒;尽量减少新生儿皮肤粘膜破损。
|
8.对急性丙肝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和严格隔离,以利于病情恢复和防止续发病例的发生。 |
9.对丙肝病人、HCV携带者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,以防止传播,研究证明家庭内日常生活接触传播(包括母婴传播和性传播)的危险性极小。
|
|